灸法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程:
(1)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临床常用的灸法有: 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厘米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壮,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隔姜灸:施术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一片(事先将鲜姜片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至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4)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艾条的距离,防止烧伤。艾炷燃烧时,应注意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身体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6)施灸完毕后,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内,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2.注意事项:
(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2)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 ,均不宜施灸。 (3)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4)熄灭后的艾条(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