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马驹桥中医医院

北京马驹桥中医医院是一所经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一级综合医院。北京市医保定点医院。

[详细介绍]

资质荣誉 专家团队 来院路线

惠民之声


我院根据周边社区居民构成的实际情况,针对马驹桥地区外来人口流动人员多、无北京市医保患者多这一特殊状... [详细介绍]

中医内科学——痰饮

细目一:概述 
    一、痰饮的概念及源流
  1.痰饮的概念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2.痰饮的源流
  《内经》无“痰”之证,而有“饮”、“饮积”之说,认为脾肾功能失调,湿邪淫溢,可发生停饮之病。《金匮要略》始有痰饮名称,立专篇论述,并有广义、狭义之分。该篇提出“用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至今仍为临床遵循。隋唐至金元,有痰证、饮证之分,逐渐发展了痰的病理学说,提出“百病兼痰”的论点。《仁斋直指方》首先将饮与痰的概念作了明确的区分,提出饮清稀而痰稠浊。叶天士总结前人治疗痰饮病的经验,重视脾、肾,提出了“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的大法。
    二、痰饮的分类
  痰饮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痰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是诸饮的总称。其中狭义的痰饮,则是指饮停胃肠之证。
    三、痰饮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痰饮的临床表现多端,大致与西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慢性胃炎、心力衰竭、肾炎水肿等有较密切联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痰饮的常见病因
  内因:饮食不当(暴饮过量、恣饮冷水、进食生冷),劳欲所伤。外因:外感寒湿。
    二、痰饮的基本病机及病机转化
  痰饮的病位在三焦、肺、脾、肾,三脏之中,脾运失司,首当其冲。
  基本病机为三焦失通失宣,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蒸化,阳虚水液不运,水饮停积为患。
  病理性质总属阳虚阴盛,输化失调,因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间有因时邪与里水相搏,或饮邪久郁化热,表现饮热相杂之候。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各类痰饮的诊断要点
  1.痰饮: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
  2.悬饮: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
  3.溢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属饮溢肢体。
  4.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
    二、痰、饮、水、湿的鉴别
  痰多厚浊,无处不到,病变多端,属阳邪,多因热煎熬而成;
  饮呈稀涎,多停于体内局部,属阴邪,多由寒积聚而生;
  水为清液,每泛溢体表、全身,为阴类,但有阴阳之分;
  湿黏而滞,发病缓慢,缠绵难解,属阴邪,每与他邪相兼为患。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痰饮、悬饮、支饮和溢饮的辨证要点
  1.辨标本的主次:本虚为阳气不足,标实指水饮留聚。
  2.辨病邪的兼夹:痰饮虽为阴邪,寒证居多,但亦有郁久化热者,初起若有寒热见证,为夹表邪;饮积不化,气机升降受阻,常兼气滞。
   二、本病总的治疗原则
  痰饮的治疗以温化为原则。因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通过温阳化气,可杜绝水饮之生成。《金匮要略》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同时还当根据表里虚实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处理。水饮壅盛者,应祛饮以治标;阳微气衰者,宜温阳以治本;在表者,当温散发汗;在里者,应温化利水;正虚者补之,邪实者攻之,如属邪实正虚,则当消补兼施,饮热相杂者又当温清并用。
    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一)痰饮
  1.脾阳虚弱证
  主症: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
  治法:温脾化饮。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甘草、白术、茯苓、半夏、生姜。
  2.饮留胃肠证
  主症: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
  治法:攻下逐饮。
  代表方: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
  常用药:甘遂、半夏、白芍、蜂蜜、大黄、葶苈子、防己、椒目、甘草。
  (二)悬饮
  1.邪犯胸肺证
  主症: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而热不解,咳嗽,痰少,气急,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治法:和解宣利。
  代表方:柴枳半夏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黄芩、瓜萎、半夏、枳壳、青皮、赤芍、桔梗、杏仁。
  2.饮停胸胁证
  主症:胸胁疼痛,咳唾引痛,痛势较前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偏侧胸廓隆起,舌苔白,脉沉弦或弦滑。
  治法:泻肺祛饮。
  代表方: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加减或用控涎丹。
  常用药:葶苈子、桑白皮、苏子、瓜萎皮、杏仁、枳壳、川椒目、茯苓、猪苓、泽泻、冬瓜皮、车前子、甘遂、大戟、芫花。
  3.络气不和证
  主症:胸胁疼痛,如灼如刺,胸闷不舒,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则迁延经久不已,阴雨天更甚,可见病侧胸廓变形,舌苔薄,质黯,脉弦。
  治法:理气和络。
  代表方: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常用药:旋覆花、苏子、柴胡、香附、枳壳、郁金、延胡索、当归须、赤芍、沉香。
  4.阴虚内热证
  主症:咳呛时作,咯吐少量黏痰,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足心热,盗汗,或伴胸胁闷痛,病久不复,形体消瘦,舌质偏红,少苔,脉小数。
  治法:滋阴清热。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玉竹、白芍、天花粉、桑白皮、桑叶、地骨皮、甘草。
  (三)溢饮
  表寒里饮证
  主症:体沉身重而疼痛,甚则肢体浮肿,恶寒,无汗,或有咳喘,痰多白沫,胸闷,干呕,口不渴,苔白,脉弦紧。
  治法:发表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桂枝、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白芍、炙甘草。
  (四)支饮
  1.寒饮伏肺证
  主症:咳逆喘满不得卧,痰吐白沫量多,经久不愈,天冷受寒加重,甚至引起面浮跗肿。或平素伏而不作,遇寒即发,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身体振振稠动。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治法:宣肺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厚朴、苏子、杏仁、甘草、五味子。
  2.脾肾阳虚证
  主症:喘促动则为甚,心悸,气短,或咳而气怯,痰多,食少,胸闷,怯寒肢冷,神疲,少腹拘急不仁,脐下动悸,小便不利,足跗浮肿,或吐涎沫而头目昏眩,舌体胖大,质淡,苔白润或腻,脉沉细而滑。
  治法:温脾补肾,以化水饮。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附子、黄芪、淮山药、白术、炙甘草、苏子、干姜、款冬花、钟乳石、沉香、补骨脂、山萸肉。
    四、悬饮等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悬饮邪犯胸肺,痰饮内结,肺气失肃,加白苍子、桑白皮;心下痞硬,口苦,干呕加黄连;身热盛汗出,咳嗽气粗,去柴胡,加麻黄、杏仁、石膏。饮停胸胁,痰浊偏盛,加薤白、杏仁;水饮久停难去,加桂枝、白术、甘草等。络气不和,痰气郁阻,加瓜蒌、枳壳;久痛入络,痛势如刺者,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饮留不净者,加通草、路路通、冬瓜皮等以祛饮通络。阴虚内热,潮热显著,加鳖甲、功劳叶;虚热灼津为痰,肺失宣肃,加百部、川贝母;痰阻气滞,络脉失畅,加瓜萎皮、枳壳、广郁金、丝瓜络;日久积液未尽,加牡蛎、泽泻利水化饮;兼有神疲、气短、易汗、面色 白者,酌加太子参、黄芪、五味子益气敛液。本证须防迁延日久,趋向劳损之途。

医院概况 | 医院新闻 | 医院专家 | 医疗设备 | 诊疗技术 | 咨询QQ | 在线挂号 | 来院路线

北京马驹桥中医医院 中医科 内科 口腔科 外科妇科 推拿 针灸 按摩 DR拍片 化验室 B超室

版权所有©北京马驹桥中医医院
地址:中国.北京.通州区马驹桥镇新海东路11号楼102
咨询热线:010-56877595
Email:bjzhongyiyuan@qq.com
备案号: 京ICP备17001755号-1
数字四方::网站建设::技术支持 .
浮动说明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客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