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马驹桥中医医院

北京马驹桥中医医院是一所经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一级综合医院。北京市医保定点医院。

[详细介绍]

资质荣誉 专家团队 来院路线

惠民之声


我院根据周边社区居民构成的实际情况,针对马驹桥地区外来人口流动人员多、无北京市医保患者多这一特殊状... [详细介绍]

中医内科学——噎膈

细目一:概述
  一、噎膈的概念及源流
  1.噎膈的概念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哽噎不顺的疾患。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哽噎不顺;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而又可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往以噎膈并称。
  2.噎膈的源流
  《内经》虽无噎膈之名,但对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皆有论述。《素问?通评虚实论》:“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关于病机,《临证指南医案》提出“脘管窄隘”;《景岳全书》认为“噎膈一证……盖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则施化不行。酒色过度则伤阴,阴伤则精血枯涸,气不行则噎膈于上,精血枯涸,则燥结病于下。”并指出“少年少见此证,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医学心悟》指出:“凡噎膈症,不出胃脘干槁四字。”《类证治裁》说:“噎膈初起,多因忧恚悲悒,以致阳结于上,阴涸于下。”
  二、噎膈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根据噎膈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的食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管憩室、食道炎、食道狭窄等,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噎膈的常见病因
  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久病年老。
  二、噎膈与气、痰、瘀、虚的关系
  本病初期,以标实为主,由痰气交阻于食道,故吞咽之时哽噎不顺,继则瘀血内结,痰、气、瘀三者交互搏结,胃之通降阻塞、上下不通,因此吞咽格拒,饮食难下。久则气郁化火,或痰瘀生热,伤阴耗液,病机由标实转为正虚为主,病情由轻转重。
  三、噎膈的病机特点及转化
  噎膈的病位在食道,属胃所主,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基本病机为食管狭窄,津液干涸。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指阴津损伤,严重者为气虚阳微。标实为痰、气、瘀阻塞食道。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噎膈的诊断要点
  1.轻症患者主要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食物通过有滞留感或轻度梗阻感,咽部干燥或紧缩感。
  2.重症患者见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阻即吐,吐出黏液或白色泡沫黏痰,严重时伴有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进行性消瘦。
  3.病人常有情志不畅、酒食不节、年老肾虚等病史。
  二、噎膈与反胃的鉴别
  两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症状。噎膈多系阴虚有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阻塞不下,旋食旋吐,或徐徐吐出;反胃多属阳虚有寒,主要表现为食尚能入,但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三、噎膈与梅核气的鉴别
  二者均见咽中梗塞不舒的症状。噎膈系有形之物瘀阻于食道,吞咽困难。梅核气则系气逆痰阻于咽喉,为无形之气,无吞咽困难及饮食不下的症状。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噎膈的辨证要点
  临床应辨标本主次。标实当辨气结、血瘀、痰阻三者之不同。本虚多责之于阴津枯槁为主,发展至后期可见气虚阳微之证。
  二、噎膈的基本治疗原则
  本病初期重在治标,宜理气、消瘀、化痰、降火为主;后期重在治本,宜滋阴润燥,或补气温阳为主。疾病初期,治疗当顾护津液,其辛散香燥之药不可多用,以免变生他证。后期法当滋阴补血,但滋腻之品亦不可过用,当顾护胃气。
    三、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瘀血内结、气虚阳微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1.痰气交阻证
  主症:吞咽梗阻,胸膈痞满,甚则疼痛,情志舒畅时稍可减轻,情志抑郁时则加重,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代表方:启膈散加减。
  常用药:郁金、砂仁壳、丹参、沙参、川贝母、茯苓、杵头糠、荷叶蒂。
  2.津亏热结证
  主症:食入格柜不下,入而复出,甚则水饮难进。心烦口干,胃脘灼热,大便干结如羊屎,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小便短赤,舌质光红,干裂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竹茹、芦根、甘草。
  3.瘀血内结证
  主症:饮食难下,或虽下而复吐出,甚或呕出物如赤豆汁,胸膈疼痛,固着不移,肌肤枯燥,形体消瘦,舌质紫暗,脉细涩。
  治法:滋阴养血,破血行瘀。
  代表方:通幽汤加减。
  常用药:生地、熟地、当归、桃仁、红花、升麻、甘草。
  4.气虚阳微证
  主症:水饮不下,泛吐多量黏液白沫,面浮足肿,面白,形寒气短,精神疲惫,腹胀,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
  代表方:补气运脾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砂仁、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生姜、大枣、熟地、山药、山萸肉、附子、肉桂、鹿角胶、当归、枸杞子、菟丝子、杜仲。
  四、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痰气交阻证,嗳气呕吐明显者,加旋覆花、代赭石增强降逆和胃之力;泛吐痰涎甚多者,加半夏、陈皮加强化痰之功或含化玉枢丹;心烦口干,气郁化火者,加山豆根、栀子、金果榄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效。
  津亏热结证,肠腑失润,大便干结,坚如羊屎者,加火麻仁、全瓜蒌润肠通便;烦渴咽燥,噎食不下,或食入即吐,吐物酸热者,改用竹叶石膏汤加大黄泻热存阴。
  瘀血内结证,瘀阻显著者,加三棱、莪术、炙穿山甲、急性子增强其破结通络之力;呕吐较甚,痰涎较多者,加海蛤粉、法半夏、瓜蒌化痰止呕;如服药即吐,难于下咽,可含化玉枢丹以开膈降逆,随后再服汤药。
  气虚阳微证,胃虚气逆,呕吐不止者,加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逆;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者,加石斛、麦冬、沙参滋养津液。

医院概况 | 医院新闻 | 医院专家 | 医疗设备 | 诊疗技术 | 咨询QQ | 在线挂号 | 来院路线

北京马驹桥中医医院 中医科 内科 口腔科 外科妇科 推拿 针灸 按摩 DR拍片 化验室 B超室

版权所有©北京马驹桥中医医院
地址:中国.北京.通州区马驹桥镇新海东路11号楼102
咨询热线:010-56877595
Email:bjzhongyiyuan@qq.com
备案号: 京ICP备17001755号-1
数字四方::网站建设::技术支持 .
浮动说明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客户服务